讀特客戶端·深圳新聞網2022年12月19日訊(深圳商報記者 苑偉斌)日前,由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編制的《深圳市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規劃(2021-2035年)》,經市政府同意正式印發。此項規劃提出“建設安全韌性、山水相融、多樣友好、樂活宜游的和美宜居幸福家園”的生態愿景。
據了解,規劃按照“生態格局—修復分區—重點片區”的邏輯層次,以“四帶八片多廊”生態安全格局為指導,將深圳全域劃分為中部生態脊梁保護修復區、西部濱海岸帶保護修復區、東部濱海岸帶保護修復區、中西部城市生態品質提升區、北部城市生態品質提升區、海洋生態保護區6個生態保護修復分區。
同時,規劃劃定48片保護修復重點地區,包括自然維育主導區16片、輔助修復主導區25片、生態重建主導區7片。
此外,規劃布局六類市級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,包括自然生境與棲息地保護重大工程7項、藍色海灣保護修復重大工程9項、清碧水廊整治修復重大工程6項、山林綠廊整治修復重大工程7項、城市環境品質提升重大工程4項、生態保護修復支撐體系重大工程4項。
“十四五”期間,深圳全市計劃實施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項目44項,重點打造鐵崗—石巖庫圍濕地群生態保護修復、部九窩余泥渣土受納場生態修復、清林徑紅花嶺廢棄石場群整治修復與綜合利用、銀湖—布心山廊整治修復、茅洲河口濕地保護修復、沙魚涌—官湖海岸帶保護修復等6項生態修復示范工程。